Encounter Scene
相遇的現場
在臺灣,聘僱移工的家庭日增,移工與雇主家庭應該如何找到溝通和相處的模式呢?
「家」是移工與雇主相遇的第一現場,對於照顧家庭來說,與移工一起照顧家人,有很多生活環節需要調整。而移工遠渡來臺,需要同時適應照顧工作與文化差異,也是非常辛苦的過程,其中的溝通與討論是否有效,對照顧工作與移工的相處影響相當重要。
現在就來認識家庭會議的觀念,共同學習照顧的專業知識及家庭溝通要點,也透過了解移工的一天,
認識長照家庭的生活輪廓!
FAMILY MEETING
雇主的準備-家庭會議
無論人手再多,長照家庭的照顧重擔都不會比較輕鬆,要避免難上加難,需要有諒解與學習犯錯的空間,才能慢慢培養移工在照顧以及與家人互動方面的默契。
當移工來到家庭開始照顧被看護人之後,對於移工的管理,應該舉行家庭會議,和所有成員討論移工的工作管理計畫、照顧細節、支出費用及休假方式等,盡量達成共識。
家庭應選出主要決定者,作為移工及仲介公司間聯絡窗口。也盡量由主要決定者來告知移工之後的工作管理計畫,使移工能夠精準掌握家庭的決策與照顧細節。
現在,一起來認識「家庭會議」的觀念,以及移工照顧工作的內容,了解長照家庭的生活輪廓,共同學習溝通與照顧的專業知識。

家庭會議注意事項
1.需求盤點
了解被照顧者的失能狀況,才得以評估長照如何安排與花費預算。家庭亦能視需求衡量聘僱移工的支出費用,包括移工的薪資、健保保費、保險等,再量身規劃屬於自己的家庭會議議程。
2.主持人的選擇
慎選理解家庭狀況、能夠維持會議良好進行且有能力說服其他家庭成員的主持人。
3.時間控制
召開家庭照顧會議每次以九十分鐘為妥,以不超過三次召開為佳,時間太冗長容易失焦。
4.理性與尊重
失敗的家庭會議常因「感性蓋過理性」,討論父母對誰較好、過去家人關係等無助於決議的內容。此外,雇主也應對移工抱持尊重,對移工的要求可與家庭共同討論並善用工作時間表,讓移工逐條遵循即可,勿藉情緒解決問題。
5.理解會議初衷
嚴守三不禁忌:「不插嘴、不翻舊帳、不強求公平」。家庭會議的目的是讓每個家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機會,瞭解彼此的期待與付出能力,拉近落差、凝聚共識。
MIGRANT WORKER'S DAY
移工的一天
你能想像看護工的一天要做什麼嗎?
我們將由下面的篇幅,介紹照顧行動不便的長者的移工,一般例行工作項目和簡易照顧常識。
透過這份時間表,我們將理解到照顧工作的忙碌與繁重,並為照顧家庭提出一些實用建議。

時間表
06:00
07:00
07:30
09:00
10:00
11:00
12:30
15:00
16:30
17:30
19:00
20:00
21:00
21:30
起床、盥洗、備餐
用餐
保持居住環境衛生
復健運動
備餐
用餐
午睡
外出散步
備餐
用餐
復健運動
洗澡
就寢
移工休息時間
照護的六大項目
在一天的作息中,大致可以分為六個照顧項目,你可以點選不同按鈕,了解移工所需進行的服務內容。
快點擊下列的按鈕看看,移工實際工作上的眉眉角角!
備餐與用餐
讓移工了解長輩特殊疾病與飲食需求、家中烹調習慣及食材儲備狀況。

復健與運動
運動時段包含復健、運動與外出散步和休閒活動,應視被照顧者體能而作適當安排,以及先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,選擇較適合的活動程度進行規律運動。一般運動、散步和復健頻率都視長者意願和狀況而定,例如固定一週兩次,或依照身體或天氣調整。




移工的休息時間普遍不足,被照顧者在睡眠中仍有可能需要照料和留意的狀況,成為移工難以避免的負擔。應適時減輕他們的壓力,對勞僱雙方都有好處。 休假頻率和細節,也應由勞雇雙方討論,並鼓勵移工說出自己的期望,作適當的調整安排。
移工休息

週期性工作
除了在家每日的照護工作、烹飪、打掃等,還有許多例行的工作事項。對移工來說,貼身陪伴和觀察長者狀態是最基本的責任,因此這些工作也是他們常常需要協助或陪伴的,甚至需要於休假期間代勞。
1. 定期回診和健康檢查:因許多長者健康狀態不佳,需要定期到不同醫療院所進行回診和例行檢查,移工便需要協助並回報健康狀況。
2. 社交活動:如社區中心課程、參加同學會、公園社交、下棋、志工活動。
3. 洗腎等例行治療:臺灣洗腎人口已超過八萬人,比例居全球之冠,許多長者仰賴洗腎等例行治療維生,除了生理層面,在心理層面也須陪伴和鼓勵。
4. 宗教活動:許多長者在晚年仰賴宗教給予心靈上的撫慰和平安,而許多例行宗教活動皆舉辦於週末(如至教堂做禮拜)。因此若將由移工陪伴,雇主和移工雙方需要另外協調放假事宜。
EXTENSION OF HOME
家的延伸-各角色可應用的資源
一個長照家庭的支援,不能來自單一角色的努力,除了照顧者及家庭成員,尚需要社福機構,社工,政府單位等多方協力,無論把移工當成家人,工人或是夥伴,都應該充分溝通,認清彼此的角色,尋找不同的助力,才能讓長照家庭的路走得更長遠。


